-
OLED真彩色顯示設計方案分享
本文主要分享基于FPGA的OLED真彩色顯示設計方案,基于FPGA 芯片設計了分辨率為480 × RGB × 640的真彩色OLED 顯示屏的驅動電路,在傳統的子場原理和脈寬調制占空比實現灰度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優化,采用R、G、B 單基色像素分時顯示的方法,實現了256 級灰度功能。經仿真和軟硬件協同仿真驗證,實現了設計所要求滿足的功能。
2017-01-10
-
五大常用的大功率LED芯片制作方法
為了獲得大功率LED器件,有必要準備一個合適的大功率LED面板燈芯片。國際社會通常是大功率LED芯片的制造方法歸納如下:
2017-01-10
-
白光LED是如何逐步市場細化的?應用前景如何?
調查表明2016年LEDs在全球普通照明市場的份額將達到 45%,2020年將接近70%。到2020年,該領域的市場容量預計將從目前的約260億美元提高到720億美元。LED裝置是一個復雜的多組分系統,可根據特定需求調整性能特征。以下章節將討論白光LED及其他應用。
2017-01-03
-
專家教你如何讓智能手機讀懂移動電源的心
目前市場上的移動電源差別并不大,標準配置基本上都是1個電源開關,1個Micro USB 輸入和2個USB輸出端口,競爭點基本圍繞外觀造型、容量大小或者有無LED燈/屏顯示電池余量等展開。而LC709501F的出現,將有望給業界帶來一股“清新之風”。
2016-12-30
-
市場技術行情:什么引爆了OLED電視市場?
OLED顯示技術的高速普及態勢與強大資本推動力量緊密相關。韓國的三星、LGD在OLED面板產業已投入巨資,占據全球領先地位。意圖后來者居上的京東方、華星光電這兩家中國面板企業,近年來在OLED面板產業投入的資金累計上千億元人民幣。
2016-12-23
-
作為兩級LED驅動器前端的反激式變換器,該如何設計?
在許多離線交直流LED電源中,單級PFC反激式變換器仍然是優選的拓撲類型。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元件數量少,成本低,并具有約90%的效率和很高的功率因數,在很寬的交流輸入電壓范圍內具有很低的線路電流諧波(iTHD)。雖然工作在230-277V交流輸入范圍的應用對漏-源最大額定電壓的要求高達800V,但只需要一個MOSFET開關。這種變換器中的另外一個關鍵元件是控制芯片。
2016-12-22
-
方案分析:LED手電筒的特點與發光模式
從LED誕生至今,它最為被人稱道的就是其超常的使用壽命。據LED生產商提供的信息,LED使用壽命能夠長達10萬個小時以上,幾乎不用考慮更換燈泡的問題。
2016-12-20
-
細數強光LED不同封裝形式的優缺點
采用LEDs制造的汽車前大燈燈泡具有壽命長、亮度高、投射距離遠等顯著優點,己經成為大面積替代鹵素燈和氙氣燈的優選光源,由多光束智能強光LEDs制造的自適應汽車前大燈亦已成為下一代汽車前大燈的趨勢。
2016-12-15
-
如何檢測照明產品電磁兼容測試問題?
根據市場質檢專項抽查,LED照明產品不合格率達到73.9%,其中不合格項主要集中在諧波電流、浪涌沖擊、騷擾電壓等電磁兼容測試(EMC測試)項目。電磁兼容性(EMC)是影響LED照明產品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為大家介紹檢測方法。
2016-12-15
-
技術分析:LED芯片技術及國內外差異分析
硅與氮化鎵的高質量結合是LED芯片的技術難點,兩者的晶格常數和熱膨脹系數的巨大失配而引起的缺陷密度高和裂紋等技術問題長期以來阻礙著芯片領域的發展。
2016-12-12
-
淺析LED設計應用中幾大注意要點
本文主要針對內置電源調制器的高壓驅動芯片進行分析。目的是為了能夠減少MOS管的損失。下文中主要從5個方面分析了MOS管燒不停的原因,并給出合理的處理方法。
2016-12-12
-
LED照明價格洗牌,未來出路到底在哪?
經過了價格戰的摧殘,當下的LED照明雖然僅有不到40%的滲透率,卻給人英雄遲暮之感;曾經照明的詩和遠方,如今淪為茍且,那現在的詩和遠方在哪呢?
2016-12-07
- 安森美與舍弗勒強強聯手,EliteSiC技術驅動新一代PHEV平臺
- 安森美與英偉達強強聯手,800V直流方案賦能AI數據中心能效升級
- 貿澤電子自動化資源中心上線:工程師必備技術寶庫
- 隔離變壓器全球競爭圖譜:從安全隔離到能源革命的智能屏障
- 芯海科技盧國建:用“芯片+AI+數據”重新定義健康管理
- 閥門氣密性檢測設備規范操作全指南:從準備到維護的精準流程
- TPS546D24S同步降壓轉換器:高安全數字電源的進階解決方案
- CBB81電容替代方案全解析:MPBH與MMKP82諧振薄膜電容的選型指南
- 德州儀器DRV8962:65V寬電壓四通道半橋驅動器,工業與消費應用的全能動力核心
- 阻容降壓電路電容器選型全指南:優勢、類型與應用場景深度解析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