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明市場增長迅猛 低價競爭苗頭已現
“LED應用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但LED企業之間的低價競爭戰卻提前打響。”國內LED驅動電源廠家南京北方慧華光電公司副總經理徐長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無論是LED室內照明,還是LED室外路燈照明,低價惡性競爭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比如,4月中旬法蘭克福照明展的中國館里,大家為了搶奪訂單,價格就殺得一塌糊涂”。
2010-09-16
-
中國LED市場形成南生產 北代理
作為世界上主要的led生產地,中國的LED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之際。然而,現實狀況是企業數量雖多,但大型的龍頭企業卻有限。主要靠民營企業支撐起來的產業發展受到諸多限制。目前,中國的LED發展呈現“南方生產,北方代理”的大格局,競爭十分激烈。生產和銷售商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紛紛打起了“價格戰”,誰出價低,誰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2010-09-14
-
國內首個LED專利聯盟成立
近日國內首個LED專利技術產業聯盟在深圳宣布成立。數百家深圳LED企業審議并通過聯盟章程及2010年聯盟工作計劃報告,在打破LED專利壁壘的道路上,我國企業又邁出了一大步。
2010-09-13
-
光纖LED驅動電路的設計
現在,光纖器件價格與以前相比已經大幅下降,而隨著鋼纜價格的上升及光纖器件價格的進一步下降,人們選擇光纖時將不再首先考慮價格因素。因此,綜合考慮速率與距離指標,選擇合適類型的光纖、收發器及其驅動電路,可以獲得高性能價格比的光纖通信鍵路,這正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
2010-09-13
-
為迎合發展 面板廠中小尺寸產線紛紛轉型
由于面板廠陸續投入4.5代以及5代線生產中小尺寸面板,對中小尺寸面板市場造成相當大的產能壓力,為了改善中小尺寸面板產能供過于求問題,同時拓展產品線,切入更高附加價值領域,近年來友達積極規劃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AMOLED)以及電子紙產品,并將3.5代線產能進行整合,轉產AMOLED面板。
2010-09-08
-
我國LED產業的六大應用領域市場分析
在新興應用市場不斷出現的帶動下,近些年LED市場規模快速提升。2005年中國LED的產量已經達到262.1億只,市場規模更是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14.9億元。
2010-09-08
-
實現汽車與LED成功整合
汽車上的燈光系統不但讓駕駛者能實際了解汽車的狀況,更提供了安全駕駛過程中,所必須兼具的條件。而新一代的光源LED,這對許多消費者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已進一步擴大應用于汽車上,并根據各個應用面對于效能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宜的LED產品。
2010-09-07
-
LED背光、面板產業市場動態
中國LED背光供應商預計,隨著一家本土企業被選中帶頭進行標準化工作,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將會增強。在2009年底召開的國際電工委員會平板顯示器技術委員會(IEC/TC110)年會,選定海信集團與韓國專家共同起草詳細的國際標準。其它主要本地電視廠商也計劃參與。新標準將包含相關術語與規格、測試方法和詳細表述。
2010-09-07
-
Vishay推出采用超亮InGan技術的新款LED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宣布,推出一款新型白光、無散射的3mm LED --- VLHW4100,該LED針對高端應用進行了優化,可滿足應用對極高發光強度的要求。VLHW4100使用超亮InGaN技術,在20mA電流下的發光強度為4500mcd至11250mcd。
2010-09-03
-
律美(LUMEX)公司推出新一代INFOVUE觸摸屏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
律美公司宣布在全球發布該公司的全彩色圖像顯示技術中的InfoVue薄膜晶體管家族系列產品. InfoVue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分為觸摸屏類型和標準類型, 具有更寬的溫度適應范圍, LED背光顯示帶來的高對比度, 超薄外觀, 厚度從3mm開始,行業領先. InfoVue薄膜晶體管技術同時提供來自律美技術設計專家團隊的免費贈送產品集成支持.
2010-09-03
-
1500億LED市場 外資鯨吞70%利潤
“掌握外延片和芯片等核心技術及制造的企業,占據了整個鏈條的70%利潤。”8月26日,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半導體照明專業委員會主任唐國慶向記者勾勒了一幅LED產業的盈利圖譜,“即便在剩余的30%利潤中,還有20%被芯片封裝企業拿到了,只余下10%留給了終端應用環節”。
2010-09-01
-
中國半導體照明行業市場競爭格局研究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圣經·新約》“馬太福音”章節。面對1500億元的巨大市場蛋糕,以GE、PHILIPS、OSRAM、Cree、Lumileds、Nichia、ToyodaGosei等全球產業鏈巨頭為代表的跨國公司、國內4000余家LED諸侯企業,1萬多家傳統照明企業虎視眈眈,如今市場競爭格局正在進一步上演“強者越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2010-08-31
- GMSL雙模解析:像素模式和隧道模式如何突破傳輸瓶頸
- 從光伏到充電樁,線繞電阻破解新能源設備浪涌防護難題
- 厚膜電阻在消費電子電源管理及家電控制中的技術應用與創新
- 鋁殼電阻技術解析:原理、優勢與產業生態全景
- 拓撲優化:解鎖電池供電設備高效設計密碼
- 線繞電阻與水泥電阻技術對比及選型指南
- 厚膜電阻在工業控制裝備中的核心應用與選型實踐
- 噪聲系數測量方法的技術演進與工程實踐
- 厚膜電阻在工業控制裝備中的核心應用與選型實踐
- 線繞電阻與水泥電阻技術對比及選型指南
- 拓撲優化:解鎖電池供電設備高效設計密碼
- 鋁殼電阻技術解析:原理、優勢與產業生態全景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