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刺激方案的落實,中國經濟正趨于好轉
- 電子行業的盡快復蘇,可以更好地促進其它行業的發展
- 目前全球電子產品需求處于筑底階段,好轉將在2010 年上半年發生。
- 電子行業在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電子行業利潤由1—2月份的6.8億元大幅增加到281億元。
- 5月份,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增幅分別比一季度和4月份回升9.6和3.2個百分點。
- 1—5月,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業利潤下降46.0%,相比今年前2月96.3%的降幅已經有所縮小
當前,我國經濟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正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說,要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調整結構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結構升級,使經濟的增長上層次、有后勁、可持續。而電子行業的盡快復蘇,可以更好地促進其它行業的發展。
工業運行呈現積極變化
據分析,工業利潤降幅縮小的主要原因是:
一、價格企穩。二季度以來,價格急跌階段基本結束,企穩態勢明顯。
二、需求回暖。3月份以來工業生產穩步回升,1—5月份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0.8%,降幅較1—2月份縮小2.3個百分點。
三、成本下降。1—5月份,工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下降0.9%,降幅高于主營業務收入0.1個百分點。
工業利潤降幅縮小,說明實體經濟下行的趨勢正在改變。隨著經濟刺激方案的落實,中國經濟正趨于好轉。工信部表示,今年前五個月,工業經濟扭轉了增速大幅下滑的勢頭,雖然穩步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但積極變化的現象進一步增多,工業整體運行正向好的方向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其中5月份增長8.9%,比4月份加快1.6個百分點。
另據國資委公布的數據顯示,1—5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1913.5億元,同比下降9%,降幅比1—4月縮小0.2個百分點。1—5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2389.1億元,同比下降31.5%,降幅比1—4月縮小4.5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當月實現利潤580.8億元,與4月份環比下降6.7%。
電子行業克難前行
工信部公布的《2009年1—5月工業行業運行情況》顯示,5月份,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增幅分別比一季度和4月份回升9.6和3.2個百分點。需要關注的是,1—5月,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業利潤下降46.0%,相比今年前2月96.3%的降幅已經有所縮小。
從電子制造業產銷來看,也有回暖的跡象。5月,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由上月的下降5%轉為增長18.1%;手機產量同比下降4.4%,降幅比4月份縮小4.9個百分點;數字程控交換機產量下降18.1%,降幅繼續擴大。電子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7.1%,降幅比一季度和4月份分別收窄8.4和1.6個百分點。
軟件業收入增速繼續回落,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統計數據顯示,前5月中國軟件產業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3291.4億元,同比增長23.3%,增速比前4月回落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5.7個百分點。數據同時顯示,前5月中國軟件產業完成利潤總額332億元,同比增長25.8%,增幅比去年同期低8.2個百分點,但快于同期收入增速2.5個百分點。
申銀萬國近日發布2009下半年電子元器件行業投資策略報告,認為行業景氣整體呈現上升趨勢。8月將開始出現需求上升,此后國內通信市場新一輪招標以及3G大規模商用推廣使手機需求開始釋放,進而提升四季度產業景氣。目前全球電子產品需求處于筑底階段,好轉將在2010 年上半年發生。
政策扶持仍不可缺位
工業運行形勢依然復雜,需要進一步出臺政策對消費、出口等方面進行扶持。溫家寶總理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抓好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貫徹落實,加大兼并重組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著力培育新興產業,讓經濟增長的基礎更加牢固。
電子行業在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未來三年,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產業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不低于0.7個百分點,三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50萬個,其中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近100萬人。
繼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后,國家推出又一擴大內需的舉措——家電“以舊換新”。國家發改委預計,新政實施可直接拉動市場消費1000-1200億元。此前,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通過測算認為,家電下鄉財政補貼政策實施四年,預計累計實現銷售6億臺(件),拉動國內消費約16000億元。
電子行業發展的利好因素逐漸增多,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電子行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既是其自身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其它各行業、各領域競爭能力的關鍵所在。